张干配资论坛app下载,字次仑,号攸凰,湖南新化(今新邵县坪上镇)人,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。这个学校也正是毛主席年轻时就读的地方。张干一生光明磊落,兢兢业业致力于教育事业。在战乱纷争的时代,他竭尽全力办学并保护革命同志。然而,他的生活中也有两件事让他感到深深的后悔,而这两件事与毛主席有着紧密的关系。
1967年,张干在临终前,特别嘱咐儿子给毛主席写封信,表达自己对毛主席的歉意。那么,张干与毛主席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,以致于他临终时愧疚不已呢?
张干的童年并不幸福。十岁时,父亲去世,母亲常年生病,而二哥和三姐也相继去世,这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悲伤。家里养家的重担全落在了张干的大哥攸凤身上。尽管如此,张干却依然幸运,大哥虽生活艰难,却依然送张干去念书,家族也为他承担了一部分学费,希望他能成才,光宗耀祖。张干深知家族的期望,日夜挑灯读书,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时光。大家都看在眼里,常常感叹:“张干如此苦读,未来定能成才。”
展开剩余80%1905年,张干顺利考入湖南省中路师范学堂的优级理科班。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,他更加努力,1911年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。学校对他赞赏有加,破格聘请他为数学教员。1914年,学校更名为“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”,张干也被任命为校长。那时,张干刚刚过而立之年,便已经事业有成。他之所以能当上校长,除了才学,更多的是他为教育事业的奉献、公正严明、无私支持革命的精神。
在张干的领导下,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,培养了毛泽东、蔡和森、周世钊等革命人才。他创新了“一师一览”制度,即学校事务公开透明,财务和教学情况都向师生公开,广泛征求意见,以促进改进。他还提倡勤俭节约,和学生们一起吃饭,确保每一位学生能专心学习,不受外界干扰。因此,学校不仅学术氛围浓厚,也充满了革命气息。
虽然张干不是共产党员,但他始终支持革命,竭力保护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。在他任职省立五中校长期间,图书馆失火,政府要求进入学校抓捕地下党员,张干毫不犹豫地保护了学生,抵抗了当局的压力。而在解放前夕,张干还帮助被追捕的革命同志钟景道逃脱,为进步学生何炳辉奔走求情。
然而,张干的职业生涯并非没有波折。1914年秋,毛泽东转学到湖南省立一师预科班。在学校里,毛泽东刻苦努力,与同学一起讨论救国大计,深受老师们的喜爱。然而,1915年,湖南省议会决定征收学杂费,并延长学习时间。这个决定给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带来了困难。张干虽然尽力向省议会反映学生的意见,但最终未能成功。学生们误以为是张干在迎合当局,纷纷斥责他。毛泽东为此起草了《驱张宣言》,指责张干办学无方,导致全校爆发了驱张运动。张干愤怒之下决定开除参与闹事的17名学生,包括毛泽东在内。此举使得局势更加恶化,最终,张干只能做出让步,给毛泽东记一次大过,事件才得以平息。虽然这件事给张干带来了很大压力,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毛泽东投身革命,张干与他失去了联系。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蒋介石假借和平谈判之名邀请毛泽东到重庆。张干得知后,急忙给毛泽东发电报,劝他前往谈判。然而,毛泽东并没有回复,张干心中感到愧疚,认为自己无形中为国民党做了说客。
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毛泽东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。张干既感到骄傲自豪,又因过去的误会而深感自责。1950年国庆前,毛主席邀请当年一师的老师和校友们参加国庆典礼,张干的名字也在其中。周世钊向张干传达了毛主席的邀请,张干心中忐忑,不知是否应该联系毛主席。
当毛主席与张干见面时,他没有提起过去的事情,而是表现出极大的关怀和尊重。毛主席不仅亲自接待,还为张干准备了礼物,并表示要照顾他。张干深感温暖,原本压在心头的包袱终于卸下,毛主席的宽容与大度让他感动不已。毛主席还为张干安排了健康检查,并送去了大量救济物资。张干此时泪水涟涟,深知自己得到了毛主席的宽容与关怀。
张干的晚年过得平静而充实,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。直至1973年,他在中尊寺出家为尼,法号“寂听”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,寂听定期举行法话会,尤其吸引了很多女性参与。她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智慧,帮助许多人找到内心的平静。
她的影响力不断扩大,直到2011年日本大地震时,寂听尽管年事已高,仍亲自前往灾区为灾民们提供心理安慰,帮助他们重建希望。她不仅是教育家,也是心灵的导师。
濑户内寂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在不断面对人生磨难时,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和内心的修炼,最终获得平静和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